Search

(網路文章)
「共依附」父母的特質與其對孩子的影響
有人說:「家庭給予孩子最重要...

  • Share this:

(網路文章)
「共依附」父母的特質與其對孩子的影響
有人說:「家庭給予孩子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就是──根與翅膀」, 這也說明了個體與家庭間建立親密關係的連結,與長大後展翅高飛獨立自主的需要,而能夠在「根與翅膀」間尋求平衡,讓個體在被愛的親密隸屬關係中,仍能擁有自我的獨立空間,是個體健全發展的基石。一般而言,若父母能夠提供孩子豐沛的愛,建立安全親密的連結、依附關係,同時亦能允許孩子有其獨立自主的空間,在「連結與自主」間有所平衡, 則孩子會有較佳的適應與發展。
當個體「連結與自主」間的發展失衡,與人的關係無法有適當的距離與界線—過於黏結(enmesh)或疏離時,易有「共依附」的現象,而產生種種問題。在親子關係中常見的「共依附」現象是父母以孩子的幸福為己任, 過度在乎孩子,失去自我,父母情緒的好壞由孩子的行為來決定,父母自我價值感的高低奠基在孩子的行為上。「共依附」父母其呈現出來引起親子衝突的教養方式,常見的有兩種:「操控型」與「疏離型」。「操控型」的父母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,若孩子不從,則以各種方式使孩子服從, 認為自己一切的作為「都是為孩子好」, 然而孩子在父母密不透風的愛中,常有「別說都是為了我好」、「別說都是為了愛我」的呼喊與控訴,孩子常被父母「完全自我犧牲」、「一切都是為了你好」的「窒愛」壓得窒息,喘不過氣來,孩子似乎被「滋養過度」了,這是親子關係過於黏稠所造成的問題。另一種「疏離型」的父母則是父母與孩子間的距離太遠,孩子未能得到應有的照顧,而「滋養不足」。這類型的父母藉著疏離的親子關係來保護自己,免於「過度溶入」之苦,例如:藉著疏離以保有自己的獨立性;或「眼不見為淨」,藉著疏離以減輕自己愛的太深,「不勝負荷」的壓力;或藉著疏離以減少面對自己無能力管教的無能感等。然此過遠的親子距離讓孩子覺得被拋棄、被拒絕,也常造成親子問題。父母以「孩子幸福為己任」的態度若是過度了,與孩子的關係過於黏結或疏離時,這種「共依附」的親子關係會妨礙孩子獨立自主性的發展。

吳麗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 教授
諮商心理師 (諮心字第000037號,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學習:看見自己的存在,找回自己的力量,建立自我的價值,活出專屬於我的生命
View all posts